
最近发布的轻轨二期商业案例显示,该主要项目的效益费用比不到1。图片:Michelle Kroll。
首席部长提到,在选择堪培拉的基础设施项目时效益成本比“根本不重要”。
在预算审查听证会上,反对党领袖莉安·卡斯利(Leanne Castley)问及大型项目的效益费用比超过“1”有多重要时,安德鲁·巴尔(Andrew Barr)发表了上述声明。
“(这)根本不重要,”他说道。
“如果仅根据这个来做基础设施的决策……那可能没有几个项目能推进了。”
巴尔先生表示,效益费用比只是决策的一个因素,虽然所有首都领地一级项目都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但二级项目则没有这个要求。
效益费用比(或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项目或投资经济可行性的财务指标。
据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局(Infrastructure Australia)称,效益费用比是“最可靠的经济评估工具”。
该机构网站称:“它通过分析干预措施在运营寿命期内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来衡量干预措施对社区福祉的影响。”
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示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而效益费用比小于1则表示成本将超过收益。
在卡斯利女士追问首都领地政府支持了多少个效益费用比小于1的项目时,巴尔先生回答说“大多数项目”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认为,效益费用比大于1并非必要是有合理理由的。
“你可能永远不会为医院或学校提供资金,因为很可能这些没有收益,反而会花费更多,”巴尔先生说。
“我们仍然会走一整套流程。”
卡斯利女士表示,这一“言论”表明政府的许多重大项目“根本站不住脚”。
“首都领地工党十年来没有实现盈余;刚刚过去的财政年度赤字高达13亿澳元,现在他们却告诉我们,在花首都领地纳税人钱的时候,他们bu’xu’y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纳税人的钱时,他们不需要听取任何成本效益分析,”她说道。
“在没有进行适当评估的情况下,就将数十亿澳元投入到重大项目上,只会造成浪费和管理不善。”
卡斯利女士还利用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局公布的商业案例,质疑澳大利亚首都领地政府为何不在采购完成前公布他们的案例。
巴尔先生回应,联邦政府不参与采购流程,而在项目招标时需要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
“显然在你还没有与市场接洽之前,就把价格和项目预算告诉他们,这并不明智,”他说。
“我认为我们在采购阶段确实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一开始就把底牌亮出来。”
采购流程完成后,合同会在公共登记平台上公布。
在预算审查听证会上,当首席部长被问及为何合同签署后不能整理并发布商业案例时,巴尔和卡斯利之间的气氛一度紧张。
巴尔表示,这会“非常耗时”。
“问题是,我们资源有限,是否应该让一个非常小的团队花时间去做一大堆报告?这样做有什么收益?”他说道。
“我认为应该设定一个合适的(项目成本)门槛,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卡斯利插话道,这样做可以让公众“了解政府是如何花(纳税人)的钱的”。
“当然,这是一个合理的观点,”巴尔先生回答道。
“但同样地,你可以看到这些可能会让整个流程陷入‘为了流程而流程’的情况……所有事情的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Original Article published by Claire Fenwicke on Region Canber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