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国立2024年获得国家机构拨款1.935已澳元。图片:Michelle Kroll。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社会科学领域为该校带来最多的国家研究拨款,其次是医学研究、人文和艺术学科。
报告详细说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在2024年获得了1.935亿澳元的国家研究拨款,其中1.573亿澳元专门用于“直接投资于建设具有国家意义的学科”。
社会科学领域获得的拨款最高,为1610万澳元,其次是医学研究(1380万澳元)和人文和艺术(1300万澳元)。
报告还显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有多个学科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前十,包括考古学(第8名)、政治与国际研究(第8名)、人类学(第9名)、哲学(第9名)和发展研究(第10名)。
校长吉纳维芙·贝尔(Genevieve Bell)在她的年度报告声明中写道:“这些都是较为低调的排名,强调我们对于创造学生和学者都能蓬勃发展的环境的关注。”
但是,这引起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这些领域会成为大学变革管理提案的目标。
抗议团体“拯救我们的研究,拯救我们的员工(Save Our Studies, Save Our Staff ANU)”表示,目前的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改革方案将导致63名员工被裁员,并指出生物人类学和性别研究等子学科将“实际上停止运作”,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公共政策学科将合并。
“这些裁员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生计,还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范围,”该团体成员、澳国立学生芬尼安·科尔韦尔(Finnian Colwell)说道。
“我们要求停止削减经费,要求贝尔辞职,并要求政府承诺为大学提供全额资金。”
“我们致力于扰乱其正常事务,直至管理层和政府同意我们的要求。”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合并运营盈余为8990万澳元,低于2023年的1.353亿澳元。
基本运营赤字/运营收入下降了8.71%。2024年全年,学校用于建筑维护的支出为1120万澳元,用于资产更换的支出为1490万澳元,用于教学和研究设施翻新的资本工程的支出为2940万澳元。
此外,还进行了此外,还进行了133,461平方米的冰雹修复。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合并员工相关费用(包括递延养老金)支出为8.629亿澳元,校长朱莉·毕晓普(Julie Bishop)受到7.5万澳元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理事会(ANU Council)薪酬。贝尔女士没有因其在理事会的职务而获得任何薪酬。
全国高等教育联盟(NTEU)首都领地分部秘书拉克兰·克洛西(Lachlan Clohesy)博士表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已将包括校长和副校长在内的关键高级管理人员从薪酬披露名单中移除。
“校长获得的是拯救音乐学院所需的两倍多。我们成员担心,校长们正在以牺牲大学的使命为代价来中饱私囊。”
“澳国立经审计的损益表显示盈余8990万澳元。当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随后通过未经审计的程序剔除了某些收入,导致运营赤字高达1.425亿澳元。预计到2024年9月底,这一数字将达到2亿澳元,因此大学开始裁员。”
“谁知道澳国立下周和下下周的数字将是什么样?在澳国立的这些数字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时,学校的员工如何对其抱有信心?”
他呼吁澳国立不要再裁员,直至“现有损失”得以调查并与2025年的年度报告进行比较。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有多项关键绩效指标需要达成。这些包括增加研究收入(增加1850万澳元,达到2.36亿澳元)以及保持或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然而,该校未能达到其在保持或提高高等学位研究生(HDR)学习体验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此前已达到,但现在下降6.2个百分点,至79%)、保持或提高本土本科生的整体毕业生就业率,以及保持或提高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满意度方面设定的关键绩效指标。
关于高等学位研究生(HDR)的整体体验,报告发现他们对技能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显著下降”,但报告指出,这“可能是由于这批学生在申请期间经历了新冠疫情”。
报告指出:“实验室实验和其他基础研究基础设施(比如图书馆)的中断可能是导致该指标大幅下降的原因。”
“技能发展机会,如实地考察和会议旅行,受到了严重限制,以及转向在线技能发展教学的影响。”
澳大利亚本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了3.6%(至85.9%),但报告指出,“尽管未能达到这一指标,但澳国立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年排名中,就业能力在澳大利亚排名第一”。
报告还希望,2025年规划中的项目能够使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满意度指标(下降0.9个百分点至82.9%)在未来几年“显著提升”。
“拯救我们的研究,拯救我们的员工(Save Our Studies, Save Our Staff ANU)”抗议活动于7月30日(周三)中午12点在澳国立Kambri草坪举行。来自全国高等教育联盟(NTEU)、澳国立学生会(ANUSA)和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代表也将出席。
Original Article published by Claire Fenwicke on Region Canber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