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罗里(Rory)在打篮球时发生心脏骤停,目前正在康复中。图片:Michael Pittman。
7月29日下午,罗里·皮特曼(Rory Pittman)正期待着他的首场社交篮球赛完美结束。
可是就在中场休息后不久,这名16岁的少年突然倒地。
“我记得当天开始的情况。我去学校,然后到我朋友家,等着去体育馆,”他告诉Region。
“从那之后,我就没记忆了。我不记得比赛期间的情况,(直到)两三个小时之后的事。”
他自己并不知道当时在现场,观众里有几名休班护士对他进行了评估,并意识到他没有呼吸了,便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最后,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帮助他的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当救护人员正在稳定罗里的情况,爸爸麦克(Michael)和妈妈阿比盖尔(Abigail)一起到了篮球馆。
“我接到罗里一位朋友的妈妈的电话,她说罗里出了状况,已经叫了救护车,”麦克说。
“他看起来就像喝醉了一样,他一直在问现在几点了,今天是星期几。”
阿比盖尔乘坐救护车同行,麦克则先回家查看罗里兄弟姐妹的情况,随后到医院会合。
之后,罗里在堪培拉和悉尼的医院住了三个多星期。
在Westmead儿童医院时,他植入了一台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以免他未来心脏骤停。
“这个装置就像一个安全网,不过也可以进行一些预防和监测,”麦克说。
“我们经常收到很多人的提问,包括家人和朋友……目前没有发现任何潜在病因。”
“这好像是突发的心脏骤停……而且那时也不是比赛最激烈的时候,他当时也没有严重疲劳或用力过度。”

罗里在医院,手中拿着那台救了他性命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图片:Michael Pittman。
罗里表示,在这次之前,他对心脏的问题“没有什么概念”,不过现在他开始发起一项活动,在社区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并提升相关的健康意识。
根据心脏基金会的数据,在心脏骤停后的前三到五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可将生存率提高到60%至70%。
每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费用约为3000澳元。
目前,Karabar购物中心已经安装了一台,他也正在筹款希望再至少安装一台,将放在Jerrabomberra。
在问到为什么要开始这项活动的时候,他说:“很大的原因来自看到的数字和统计数据,还有能在如此严重的事件中幸存是多么幸运和不易。”
“如果我能提高任何人在类似情况存活的几率,我当然愿意贡献……我对它会被放在哪里并不太在意。”
“我觉得这可以很好地补充,它能在任何地方挽救生命。”
在罗里康复的两个月里,皮特曼一家正在重新回到正常生活,麦克是这么说的。
罗里已经重返学校了,还恢复了兼职工作。他也将重新踏上篮球场。(不过他还需要再等几个月,才能再次驾驶。)
但麦克也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
公众可通过Street Beat平台向罗里的活动捐款。
Original Article published by Claire Sams on Region Canber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