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的休·威西科姆(Hugh Withycombe)小学第一次接触大提琴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二十年后他会成为乐器的手工制作者。
八岁的时候,这名制琴师(或弦乐器制造者)还在上堪培拉福雷斯特小学(Forrest Primary School),那时他便对音乐充满了热情,尤其是大提琴。
“他们都说,‘休,我们觉得你很适合大提琴。我说,‘好吧,’”休笑道。
“我很喜欢玩大提琴,不过在毕业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没有什么表演天赋。”
于是,休决定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爱好,后来就跟很多堪培拉的人一样,在90年代选择了从事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致力于一项名为气候变化的“新政策倡议”工作。
“在做那个领域的工作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希望在工作一天结束之后能看到些有形的作品,”他说。
“我一直很喜欢做东西,也喜欢做乐器。”
“突然有一天,我就想,‘乐器肯定是需要有人去做的,这也是我喜欢的。我能参与其中吗?’”
当时休26岁,刚刚结婚,他决定用自己的积蓄与跟新婚的妻子一同穿越半个地球,搬到英国中部的纽瓦克(Newark)小镇。
他在纽瓦克小提琴制作学校(Newark School of Violin Making)学习技术打磨自己的工艺,后来又在伦敦工作了几年,他说这个行业就像是高端艺术品交易。
“某种程度上来说,弦乐器从纯粹的功能性物品转变为艺术品,”休说。
“乐器不仅仅是声音,很多人也开始关注它的制造者以及曾被什么人所有。”
“我把这些技能带回堪培拉的时候,我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但同时也认识到这里大多数人只是想要一件能演奏的乐器。”
不过休表示,你不用是一个富有的欧洲艺术品经销商才能看见手工弦乐器的特点。
“这就像是量身定制的衣服,”休解释道。
“网购衣服是所遇到的问题对于乐器来说也是同样的,除了尺寸之外,你不知道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虽然大多数大提琴、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外形都是类似的沙漏状,但是木材的厚度和音孔的排列等微妙的决定都可以改变声音。
休在长达数月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要去考虑艺术家喜欢的流派,要考虑所有者是单独演奏还是与他人合奏,还要考虑到木头本身的特点等等。
休估算自己已经制作了50件到60件的弦乐器了,修理了数千件乐器,服务的对象有民谣小提琴手和专业的管弦演奏者。
休的工作室在Braddon的戈尔曼艺术中心(Gorman Arts Centre),他说:“根据我的经验,需要去平衡它的艺术价值。”
“但是作为技术人员,我们会被看做是修理工,在遇到问题时来找我们。”
“但这制作之初,这是在创造乐器,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过程,可以让乐器发挥出它的所有潜力,并让使用者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弦乐器制作、维修或调音的信息,请前往休·威西科姆(Hugh Withycombe)的网站。
Original Article published by Travis Radford on Riotact.